看見在推廣同人文應標示清楚一些屬性,針對主要角色死亡這一點有些異議。
雖說衍生創作性質較特殊,不能完全以原創的原則去看待,有些比較過度情節的標註警告之類方便大家識別也是常情,但私以為「強調主要角色死亡」這點我難以接受。
小說有鋪展的脈絡,一開始言明主要角色會死就提前把哏曝光了,完全破壞閱讀體驗。有點像是,推理小說一開始就把死者列出來的感覺。只要看到這個人做任何事都會想他是不是要死了。
不曉得是不是有些人平時閱讀的習慣在遇到衍生創作就會有另一種標準。
同樣都是寫小說,同樣講技巧講鋪陳,對於平時習慣閱讀的讀者我而言,「閱讀」這件事沒有雙重標準,它就只是閱讀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習慣,想知道後面的情節可以等連載多一些的時候自己去看結局再決定要不要追,但為什麼要略強硬地「建議、提倡、推廣」迫作者把自己埋的東西事先講清楚?
也許這麼多年來我從未真正站在「同人圈」用圈內的角度看過事情。無論是寫或是讀,我只是以一個寫作者與閱讀者的身份在從事這些事。頂多是衍生小說它會有比較具體的受眾,我知道我在和誰溝通,僅此而已。
另一方面,與友人討論時她覺得看同人是一種娛樂,所以想提先知道角色死亡或是結局HE/BE,可以避開一些不想看的,或是開頭看得很愉快結尾卻很難過的狀況。
這牽涉到每個人的閱讀習慣,這種習慣沒什麼問題,只是我不會這樣想而已。
娛不娛樂由文本決定,我不會因為這很歡樂就找來看,或是因為很歡樂就不去看。身為一個很作者本位的人,尊重作者會是我所有的前提。
這通常更多體現在,作者進行實驗性創作被罵的時候。我一般會用「去理解作者想做出什麼、做到了什麼」的角度去看待,而不是用個人喜好去論斷好看或難看。
總之,作者是神。我不鼓勵神對我揭示未知命運的謎底。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