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潛移默化真是有趣的事情。
討論EC活動方案時,我首先想到的是系統的限制以及若要開發新功能怎樣才比較順暢好做。入行時不斷被提醒要從工程角度看事情,曾幾何時我已完全變成工程師思維了。
(然而討論旅遊行程時才因為太文科人角度看事情把友人搞得要崩潰,只能說上下班時間是不同人吧。XD)
人總是這樣,不知不覺就變得面目全非。也許是最初希冀的樣子,也許不是。
有時候會問自己是否成為了想要的樣子。想要的那麼多,至少,我還能說自己沒有辜負曾經說想要的那個我。
時間的潛移默化真是有趣的事情。
討論EC活動方案時,我首先想到的是系統的限制以及若要開發新功能怎樣才比較順暢好做。入行時不斷被提醒要從工程角度看事情,曾幾何時我已完全變成工程師思維了。
(然而討論旅遊行程時才因為太文科人角度看事情把友人搞得要崩潰,只能說上下班時間是不同人吧。XD)
人總是這樣,不知不覺就變得面目全非。也許是最初希冀的樣子,也許不是。
有時候會問自己是否成為了想要的樣子。想要的那麼多,至少,我還能說自己沒有辜負曾經說想要的那個我。
《麻雀》看完了。
追一部從頭嫌棄到尾的電視劇也是種新鮮的體驗。為了畢處長追的戲,直到最後他這條線都非常好,人設不崩演技精湛,結尾也收得很適切。能夠遇見這麼好的張魯一真好。
很怨念哎,什麼時候能看他和靳先生合作一部戲。
人的喜好變幻莫測。
能夠長久地喜歡一個人,持續做一件事,我想那便是無限趨近於愛了。
計劃一場出走,有了目的地,接下來考慮的總是帶什麼書。旅途中的閱讀與平時讀書不大一樣,會更符合當下想帶著走的心情(有時候也可能只是當時看了一半放不下來的哈哈),看完與否也不是很重要。就是帶著。身上帶著書令我感覺安全。
下午到紀梵希專櫃逛了一圈,在可控範圍內做出意外的消費。覺得很愉快。
好好生活是一個概念,其中可以分化出各種不同的實現方式。想要的生活也許不只一百種,但每個人都只能過好一種人生。
在各種瑣碎的事情裏,好好地去確認什麼。將「生活」這件事,拆分成無數件令我踏實的小事。那種貼著地面行走的感覺,偶爾雀躍得要飛起來的感覺,甚至是糾結自溺的疼痛,都是一種此身存在的確認與證明。
好好吃一頓飯,喝一杯茶,看一場電影,讀一本書,買一支唇膏,寫一行字,洗一隻碗,唱一段歌,愛一個人。
生活既貧乏又豐美,在夾縫中掙扎著開出一朵花。
今天很快樂。希望明天也是。
始終覺得,一個內裏深厚的創作者,恰恰是懂得收斂,懂得不說的。
傾訴大抵是所有搞創作的人都有的欲望,澎湃無法自抑,便以各種形式將它展現出來。耗費最大的力氣,用作品去說話。
想說的太多,如何裁切,精準定位,是作者的工夫。而除此之外,都是徒具虛名。